有"君子慎独"这句话吗?出自那里,何解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5 02:11:12

语最早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:

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”。

大体意思是:

“道,是不可分离的,而分离开来的东西,就不是道了。所以,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,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,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。”

大白话的意思就是 一个君子 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

http://erheyan.blogchina.com/3997720.html

“慎独”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,最先见于《礼记·中庸》:“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”。对此,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说:“慎独者,慎其闲君之所为。”即在“隐”、“微’之处下功夫,闲居独处,言行也应谨慎不苟。 对此.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主张说:“不论在别人跟前,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,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,最要紧的是自尊.”对此.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解释说:“一个人在独立工作,无人监督,有做坏事的可能的时候,不做坏事,这就叫慎独。”对此,用通俗的话说:“慎独”,即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,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,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,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,使道义时刻随身。

古人认为,“慎独”是一种修身之道.是修身惟一下手处.是区分忠与奸、人与禽的重要标志:一个人为了名声循规蹈矩,或者因为利害遵循道德,不能算真正的君子,只有肚子里真的有了一颗君子之心,言行中真正做到了“慎独”才算达到了君子的境界。故古人说:“君子慎独、”

“慎独”.首先要“慎隐”。没有人在场、个人独自活动的时候,也不能无所顾忌,为所欲为,做见不得人的“亏心事”。因为“暗昧之事,未有幽而不显;昏惑之行,未有隐而不彰。修操于明,行悖于幽.以人不知-一是盗钟掩耳之智也”。暗处与明处.幽处与显处,在